誠于己,忠于群,這是一個人做人處事的基本原則。然而,如果把所謂的“忠”,建立在泯滅人性的基礎(chǔ)上,這種“忠和誠”,就是一種假和惡。
俗話說“虎毒不食子”。但戰(zhàn)國時期的樂羊就為了所謂的“忠”,竟然把用兒子做成的肉羹全部喝了。彼時,中山國君發(fā)兵犯魏,身為魏國大將軍的樂羊領(lǐng)兵出戰(zhàn),作戰(zhàn)中,中山國君將樂羊的兒子煮成了人肉羹,命人送給樂羊食用。所有人都以為樂羊會精神崩潰,淚流滿面時,樂羊卻將送來的人肉羹全部喝完了。魏王聽說此事,便對大臣說,樂羊因為忠心于我,才把自己兒子的肉羹都吃了,然而有個大臣卻當場澆了一盆冷水,說,連自己兒子的肉都敢吃的人,還有什么事做不出來呢?后來,樂羊攻下了中山國,魏王賞賜了他,卻從此對他起了戒備之心,此人最終被打入冷宮。
易牙是戰(zhàn)國時代另一著名的“人物”。此人由于有一手好廚藝,被推薦給齊桓公。一次,齊桓王吃飽喝足后對易牙說:“寡人嘗遍天下美味,唯獨未食人肉,倒為憾事。”說者無心,聽者有意。易牙將齊王的話牢記在心中。稍后,易牙回到家中,將正在玩耍的長子殺死,并精心進行了烹飪,將其獻給齊桓王。齊王一品之下,美不勝收。連說易牙真是忠心耿耿。從此,對易牙信任有加,視為左右臂。易牙也一路青云直上。宰相管仲看在眼里,臨終之時,拉著齊桓王的手,說,大王,我唯一的希望就是您能夠遠離易牙。齊王表面上滿口答應(yīng),但并沒有把管仲的話放在心上。后來,桓公病重。易牙的丑惡和貪婪終于爆發(fā),不許任何人看望和探視齊桓王??蓱z的齊桓王被活活餓死。
還有吳起。這個家伙在齊國攻打魯國時,為了登臺拜將,出人頭地,義無反顧地殺死了身為齊國人的妻子,以表示自己對魯國的忠誠。當吳起捧著妻子血淋淋的腦袋,出現(xiàn)在魯王面前的時候,魯王心里“咯噔”一聲,當場嚇得目瞪口呆。雖然吳起取得了勝利,但這樣狠毒的人,最終還是失去了信任。此人的結(jié)局是:被人射殺,死后的尸身被處以車裂肢解之刑。
唐代的安祿山,更是一個把“忠誠”掛嘴邊的人。某次宴會上,安祿山進奏:“臣生番戎,寵榮過甚,無異材可用,愿以身為陛下死。”唐玄宗以為“誠”,甚是憐愛。安祿山長得很胖,腹垂過膝,自秤得350斤。有次朝見,唐玄宗指著他的大肚子開玩笑:“胡腹中何有而大?”答曰:“唯赤心耳!”插科打諢中表達出自己對唐玄宗閣下所謂的赤誠忠心。結(jié)果,正是這個天天表忠的人,攪動了安史之亂,使好端端的大唐帝國,從太平盛世走向動亂,并最終衰敗。
現(xiàn)實中,喜歡處處標榜自己忠誠的人大有人在。他們或假話連篇,或口腹蜜劍。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,有時候,連親人都陷害、殘害,人倫道德絲毫不顧。某日,當他們的目的達到后,內(nèi)心深處的兇狠,就像一條惡毒的蛇,張著大嘴,會吞噬一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