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“人”字大家最熟悉不過了,一撇一捺,也深諳其相互支撐的直觀感性認知。余近得閑,隨想而論,遂予記之。
“人”的本義是能制造并使用工具進行勞動,又能用語言進行思維和交際的生命體。小學生皆知,“人”字單一結構獨體字,兩筆,一撇一捺,書寫簡單。但“人”字結構的一撇一捺,須正面相遇,互相支撐,才是“人”。倘若一撇一捺超越界限,反向交叉,相互壓迫,則成為“X”,意思十分明確,此舉不當,禁不可為;或若一撇一捺相互支撐不到位,就會一分為二,則成為“=”或“‘||’”,橫豎都是兩條平行線,永遠沒有結合點。所以,“人”字的兩筆,唯有實實在在的緊密支撐才能算是“人”,否則就不是“人”。由此見得,古人造字,用心良苦!
人,何能相互支撐?從自然界進化來看,人類從猿起進化到人后,自遠古至現(xiàn)今,都是群居動物,互相依存,互相依賴,互為同伴,互為友鄰,有福共享,有難同當,習性如一!尤其是我們華夏民族,炎黃子孫,在上下五千年的繁衍生息中,形成并賡續(xù)同根同族,同心同德,以鄰為友,人和為貴,同舟共濟,并肩同行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。
在當今社會中,人們普遍踐行“誠信”、“友善”的核心價值觀,弘揚雷鋒精神、行業(yè)志愿者、獻愛心講奉獻愛心公益活動、關愛弱勢群體、鄰里團結、關愛他人等等,凡此友善理念深入人心,呈現(xiàn)出奉獻精神人人擔當,互幫互助處處可見的溫馨親和畫面。尤其是近些年來,在抗震、抗洪、抗災特別是當下全國聯(lián)防聯(lián)控新冠肺炎戰(zhàn)“疫”等人類與自然災害以及和“疫”魔斗爭中,一方有難,八方支援,萬眾一心,眾志成城,方顯中華各族人民攜手同行,共克時艱的手足情誼和緊密團結的華人本色!同時,中華民族在對外交往中,秉持睦鄰友好原則,注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,踐行共同發(fā)展理念與共享共富道路,與各國人民友好往來,共生共榮,贏得世界贊譽!所有這些,都是“人”相互支撐的本質體現(xiàn)!
在現(xiàn)實社會生活中,亦常見社會、單位以及人際交往中,面對硬性的法律制度、政策規(guī)定,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無情管理、有情操作的實例屢見不鮮,充滿著溫暖的人文關懷。足見“人”相互支撐的強大生命力和無限能量!
然而,大河奔流,泥沙俱下!歷史車輪滾滾向前,總有螳臂擋道!在社會大家庭人與人相互支撐的優(yōu)美交響樂章中,也有個別不和諧的音符。
當前,全國軍民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,萬眾一心,磅礴之勢,全力打好抗擊新冠肺炎的人民戰(zhàn)爭、總體戰(zhàn)和阻擊戰(zhàn),取得了階段性重要成果,勝利在望!白衣戰(zhàn)士逆向而行,臨危不懼,不怕犧牲,奉獻愛心,譜寫了一曲“人”字相互支撐的大愛無疆最強戰(zhàn)歌!
然而,也有極少數(shù)的人或是造謠傳謠,或是不守規(guī)矩,害人害己,還有的人見利忘義,欲發(fā)國難財?shù)鹊瘸髳含F(xiàn)象,皆與“人”字本性格格不入!
人,是情感動物,相互支撐,方得始終!人,還是多一點天性,少一點市井為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