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春季開學,滁城27所公辦小學全面實行了課后服務,即本著政府補貼、家長自愿的原則,將原先的四點半放學延遲一個多小時,讓孩子在學校參與作業(yè)輔導、課后興趣班等。此舉有效解決了家長四點半接送難題,極大地減輕了家長的負擔,從目前推行的情況來看,點贊之聲也占了多數,可謂一項叫好又叫座的利民舉措。不過,筆者認為,好事要想辦好、且能夠長期持續(xù)下去,需要多方合力,眾人拾柴火焰才會更高。
首先,做好“課后服務”,教育部門要當好主力軍。筆者認為,要想“課后服務”持續(xù)開展下去,教育部門一定要在如何高質高效發(fā)展上早思考、見行動。目前滁城的課后服務還在起步階段,雖然之前已經在幾所小學試行,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。比如課后服務內容單一,個別興趣班形同虛設、專業(yè)性系統(tǒng)性不強等等。教育部門不妨多取取經,對標一些開展課后服務比較成熟的地方和學校,就如何完善內容和提高質量進行積極探索。一方面可以加強學生的體育、美育與勞動教育,另一方面也可以嘗試與專業(yè)的培訓機構或者社會組織進行合作,提升興趣班的水平等等,避免將延時的一個多小時變成低效的混時間,讓好事變了味。
其次,做好“課后服務”,家長不能做甩手掌柜。開展“課后服務”的初衷是減輕家長接送負擔,并不是減輕家長的教育責任。課后延時,很多鞏固知識的內容在校內就完成了,減少了家長和孩子的“作業(yè)大戰(zhàn)”,但不少家長因此對孩子學習方面的參與度明顯降低。面對這種情況,家長更應該及時關注學生在校情況、主動與老師加強溝通,把“課后服務”和家庭教育更好地銜接起來。
最后,做好“課后服務”,全社會都不是旁觀者。“課后服務”雖然是在學校進行,但牽涉到社會方方面面,相關部門要積極應時應勢,開展配套服務。據筆者了解,滁城的交警部門為了保障延時放學后的交通秩序,對紅綠燈設置、停車時間、交警護學崗都進行了一定的調整。其他相關部門比如公交、城管等,也不妨“動起來”,共同為這件利民好事添一份保障、增一點溫暖。
總之,“課后服務”牽涉千家萬戶,各方力量都應該積極行動起來,為這項好事能夠在出發(fā)之后越走越好、走出特色,貢獻出自己的力量。只要學校、家長、社會群策群力,相信這項利民舉措一定可以在滁州持續(xù)、健康、有質量地發(fā)展,并最終成為我市良好環(huán)境的一張亮眼名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