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下,各地紛紛組織黨員干部深入基層開展與貧困群眾結對幫扶活動,這既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,更在干群之間架起了一座連心之橋。
然而在實際工作中,有少數(shù)黨員干部對“結對幫扶”的認識存在著一定的誤區(qū)。有的人認為,給貧困戶送點錢、送點物就算是幫扶到位了。于是,不是逢年過節(jié)專程去貧困戶家中送點慰問金,就是買些化肥、衣服等物資送上門。這種送錢送物式的幫扶形式,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貧困戶的經(jīng)濟困難,但對于許多貧困戶來說,這只能是解一時的燃眉之急,并沒有真正起到脫貧的作用。
其實,一些貧困戶之所以難以脫貧,關鍵是缺乏增收來源和發(fā)展生產(chǎn)的技術或能力。許多貧困戶苦于沒有一技之長,想發(fā)家致富卻力不從心。因此筆者以為,幫扶干部除了要適時適當?shù)?ldquo;給錢送物”,更要幫助其拿出發(fā)家致富的“金點子”,通過送點子、送技術等,助其尋找到一條適合其家庭增收的新路子,從而真正擺脫貧困。這不僅是我們幫扶干部的職責所在,更是廣大貧困戶所期盼的。
已有0人發(fā)表了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