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的地方,就有貧富之分。窮人的理想,大抵是為了解決每日三餐,填飽肚子。然而,有的富人們卻不是這樣,他們除了錦衣玉食,奢靡享受外,還有一愛好,那就是高調(diào)炫富。通過攀比斗富,來顯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,以滿足虛榮的心。有一個朝代,因為炫富之風(fēng)猛刮,硬生生地把一個國家毀了。這個朝代,就是西晉。
這股炫富之風(fēng)的帶頭者,首當(dāng)是西晉開國皇帝,帶頭老大司馬炎閣下。這位老大,在創(chuàng)業(yè)之初,也是一位勵精圖治、雄心勃勃、積極進取的好兒郎。他曾制定了五條基本國策:一曰正身,二曰勤百姓,三曰撫孤寡,四曰敦本息末,五曰去人事。這五大政策的核心是:休養(yǎng)生息、愛護百姓,發(fā)展生產(chǎn)。
如果司馬炎閣下始終保持這種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的精氣神,想必西晉朝野上下定是一番風(fēng)清氣正、蒸蒸日上的繁榮景象。然而,他沒能做到。在滅掉孫吳實現(xiàn)國家統(tǒng)一后,司馬炎漸漸驕傲自滿起來。歌舞升平,感覺良好的心態(tài)下,以前制定的五大政策,也開始松動起來,到最后形同虛設(shè)。
同所有驕奢淫逸、揮霍無度的皇帝老兒一樣,他狂熱地愛美女、愛金錢,生活奢靡得可謂一塌糊涂。史料記載,司馬炎“詔選孫皓妓妾五千人入宮”,致使后宮美女佳麗太多,晚上都不知道該去何處就寢臨幸了。于是就坐上羊拉的車子,車停在哪里就在那個嬪妃處就寢,結(jié)果引來了一段著名的“羊車望幸”的典故。
好榜樣產(chǎn)生正能量,壞榜樣就有壞結(jié)果。有了司馬炎這個老大做表率,整個社會奢靡之風(fēng)刮得就掌控不住,且四處蔓延了。高官石崇,后房百數(shù)。大將茍晞,奴婢千人,侍妾數(shù)十,終日累夜不出戶庭。開國元老之一的何曾,更猛,“日食萬錢,猶曰無處下箸處”。他的兒子何助,也是“食必盡四方珍異,一日之供以錢二萬為限”。
司馬炎有個女婿王濟,更生猛?!妒勒f新語》記述,此人竟拿人乳喂豬,以使豬肉更為鮮美。一次,司馬炎到其府中,吃了一個清蒸豬蹄,味道甚美,問怎么回事?有人答:人乳蒸的。司馬炎快活地頻頻點頭,卻不加以制止。
還是這個王濟,在京城黃金地段買了塊地,建了一個射馬場,用銅錢鋪地,時人稱其為“金溝”,這種赤裸的炫富燒錢之舉,引起了另外一位超級富豪的極大不滿,此人叫王愷,為打擊王濟的囂張氣焰,他用一頭叫“八百里駁”的名牛跟他打賭,看誰能射中這頭牛,賭注是1000萬錢,王愷自以為箭法好,就讓王濟先射,沒想到王濟那天運氣超好,一箭就把那頭牛放倒了。
以上的斗富只屬于小兒科。最有名斗富的故事發(fā)生在王愷和石崇之間,兩個“土豪”家族為了相互攀比,也是蠻拼的。王愷為了顯示家大業(yè)大,就用干米糖洗鍋,石崇不甘示弱,就用白蠟(過去的臘燭窮人用不起)當(dāng)柴燒鍋做飯;王愷作紫絲布障四十里,石崇用錦做步障50里;王愷涂墻用赤石蠟,石崇就用香椒泥。斗富斗得難解難分時,王愷把皇帝賜給他的一株二尺多高珊瑚樹拿到石崇面前夸耀,石崇用鐵如意順手就把珊瑚樹擊碎,然后讓人從家中拿出三四尺高的珊瑚樹六七棵任王愷挑選。言下之意你“牛”,我比你更“牛”。
互相斗富炫耀的結(jié)果,使國家失去了建國之初勵精圖治的光芒,整個社會變得越來越腐朽,處處透露出一股霉?fàn)€的氣息。在短短只有51年的國祚里,動亂、政變,接二連三,幾乎就沒有消停過。最終所謂的西晉之初的“大康之治”,也成了曇花一現(xiàn)的笑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