誠信不僅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,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內容,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道德基石。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,必須從塑造公民誠信人格、加強社會誠信體系、弘揚傳統誠信文化等方面大力加強誠信道德建設。
孟子說,“是故誠者,天之道也;思誠者,人之道也。至誠而不動者,未之有也。不誠者,未有能動者也。”“誠”是指真實不欺、真實無妄的道德準則,強調主體的內在修養(yǎng)。
儒家經典《論語》中“信”字出現了38次??鬃釉f過“人而無信,不知其可。”通常我們談到的“信”的涵義一般為兩種:其一,“信”為真實;其二,“信”為不欺詐、不虛偽。在今天市場經濟條件下,“信”的涵義主要是指在市場行為中的信用、信譽和社會交往中恪守承諾??梢?,“信”強調的是道德品質的外在表現和普遍要求。
由此可見,“誠”是“信”的根本、基礎,“信”是“誠”的結果和歸宿,誠信的基本含義就是誠實、真實、守信、無妄。
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不僅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(tài)的吸引力和凝聚力、提升國家的軟實力,還有利于促進人的全面發(fā)展、社會的和諧進步。誠信是我國傳統價值觀的精髓和靈魂,因此也可以說,誠信是公民道德建設的前提和基礎,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內容。
誠信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。市場的自發(fā)性和市場主體的趨利性會導致各種非誠信行為產生,但是市場運行的平等性要求又會抑制非誠信行為的蔓延。所以說,市場經濟即是競爭激烈的經濟,也是最講信用的經濟。擁有良好誠信資源的市場經濟,才可能是健康的市場經濟。
塑造公民誠信人格。誠信人格的形成是誠信教育內化的過程,是公民實現從誠信規(guī)范的他律走向自律的過程,是公民誠信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。在對公民的誠信教育過程中,培養(yǎng)公民追求社會正義、真理尤為重要,因為對正義的渴望和追求會使公民追求真理、堅持真理和捍衛(wèi)真理,這既是公民誠信教育的重要方面,也是社會風氣得以改變,使整個社會有秩序、有誠信、形成良好風尚的根本要求。
加強社會誠信體系建設。在現代社會誠信系統中,政府誠信是關鍵,企業(yè)誠信是核心,個人誠信是基礎,政府誠信是對社會誠信的示范和倡導。首先,政府要強化言行一致的行為準則;其次,政府要轉變觀念,轉變職能,變無限政府為有限政府,加強反腐倡廉,建立一個廉潔、勤政、務實的值得人們信任的政府;再次,樹立忠于人民事業(yè)的信念和理想。
中華民族的崛起,不僅是經濟的崛起,同樣是價值觀的崛起。我們只有汲取、弘揚傳統誠信文化的豐沃養(yǎng)分,才能有效地培植出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誠信倫理文化,夯實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道德基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