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元勤
錢根錦
王元勤,女,1966年9月生;錢根錦,男,1965年1月生,二人系夫婦,南譙區(qū)同樂街道陽明社區(qū)居民,夫婦二人經(jīng)營一家“彈棉花”店鋪。10月3日晚上19時,王元勤夫婦像往常一樣,打開顧客送來的舊被絮準備翻新時發(fā)現(xiàn)裝被絮的口袋里裝了一捆現(xiàn)金,具體數(shù)目不詳,夫婦二人決定報警,經(jīng)警察現(xiàn)場清點,共有現(xiàn)金8萬元。民警陪同王元勤夫婦找到失主將錢歸還,失主接過現(xiàn)金后連連驚嘆,表示毫不知情,應(yīng)該是已故父親所留,對王元勤夫婦連連感謝。王元勤夫婦以前也遇到過在棉絮里放錢的情況,也都還給了別人,以誠實經(jīng)營的品質(zhì)獲得了居民的一致認可。夫妻倆拾金不昧的事跡在社會上引起廣泛熱議,《安徽日報》等媒體相繼報道了他們的事跡。
傳統(tǒng)產(chǎn)業(yè) 祖?zhèn)魅炙嚾?/strong>
“彈棉花”曾經(jīng)是個紅火的行業(yè),人們墊的、蓋的都是棉花加工的棉被,尤其是冬天的必備品,家中辦喜事,喜被作為姑娘家陪嫁的高檔品之一。王元勤一家來自江蘇六合,祖上三代都是彈花匠。“父親就是靠著彈棉花養(yǎng)家糊口的,小時候我是在父親的彈棉花聲中長大的。”王元勤說。
為了更好的發(fā)揚父輩傳承下來的產(chǎn)業(yè),王元勤夫婦倆帶著兒子的一家三口從六合來到滁州。雖然彈花匠工作辛苦,灰塵重,但是王元勤稱為了不讓這門老行當失傳,也讓年輕的兒子錢深祥選擇了這個彈花匠。
通過過硬的技術(shù)和周到的服務(wù),扎根在滁州10年,并為腿腳不便的老人和忙于工作的年輕人提供上門服務(wù),精細的做工,獲得周邊的居民好評連連。
拾金不昧 凡人善舉暖人心
10月3日晚上7點左右,天色已黑。滁州市一彈棉花店內(nèi),王元勤夫婦像往常一樣將白天收來的舊被絮打開,卻發(fā)現(xiàn)里面有黃色的油紙包裹著東西。頓時她就覺得很有可能是錢,夫妻倆商量后打電話給兒子錢深祥,讓他趕緊回來。
此時,錢深祥正在附近帶孩子去打吊水。接到父母的電話后,趕回店里,折起包裹紙的一角后看到確實是錢,“不是自己的錢不能拿。”錢深祥說完就打了報警電話。
民警到場后,錢深祥稱油紙包裹的應(yīng)該是錢,但是沒有打開,“錢是別人的,打開就講不清了,所以就選擇報警,希望警察把錢還給失主。”在了解基本情況后,派出所民警將包裹在外面的紙撕開后,發(fā)現(xiàn)里面確實是現(xiàn)金。經(jīng)打聽,得知失主家的住處后,民警和王元勤、錢根錦夫婦一起來到了失主的家中。
毫不知情 驚喜交集獲現(xiàn)金
敲開門時,失主家人一臉的驚訝,他們并不知道舊棉絮里面有錢。他敲門和失主家人說錢的事情,這家人都不知情。因為最近天氣變冷,這家人去他們父親家將舊被絮放在蛇皮袋,拿過來準備打新被絮。“我喜歡蓋棉被,踏實且保暖性強。”家住附近的李剛是王元勤的老顧客,對他家彈制的棉被“情有獨鐘”,多年來一直用著棉花被。“雖然市場上各種保暖被子很多,但我們老一輩人還是喜歡棉花被,什么材料的被子都沒有棉花被鋪蓋起來暖和、踏實。”李剛說道。
失主李剛稱錢是去世前岳父遺留下的。家人知道岳父留下錢,卻并不知道錢在哪里。“這對我們也是意料之外的事情。”李先生說道,并示意用現(xiàn)金的方式對王元勤夫婦拾金不昧的精神表示感謝時,但均被王元勤夫婦婉言謝絕了。
誠實守信 方能行穩(wěn)致遠
王元勤、錢根錦夫婦稱他們以前也遇到過在棉絮里放錢的情況,都還給別人,但是像這次這么大金額,還是第一次遇到。當時并沒有數(shù),也不知道有多少錢,后來當著家屬的面數(shù)才知道是8萬元,不是自己的錢不能拿。“不管是任何人的錢,我都要給他,我不貪這個心。”王元勤說道。
一位好人,就是一盞明燈,引領(lǐng)者大家向善奮力前行;一位模范,就是一顆大樹,把榜樣的力量根植大地。如今,在美麗的亭城這片溫暖有愛的土地上,王元勤、錢根錦夫婦帶著他們誠實守信的精神,懷著一顆感恩的心,用自己的力量傳播著真善美,傳遞著正能量......